放开手,是给自己机会,也是给孩子机会,帮助他们走得更稳当,也更坚定。
第一次带儿子走进养老院参加公益活动,我满心欢喜,期待着我在台上演,他在台下笑的和谐场面。没想到拉着他的手一走进现场,扑面而来一百多人制造的嘈杂声和舞台音响的音乐声,立刻让他惊慌失措。他紧紧拉着我的衣服,眼泪哗哗的,不停地喊“抱抱,抱抱”。我心一软,赶紧抱起来。没想到这一抱起来放不下去了,他双手紧紧地环抱着我的脖子,死死地贴着我。
我一看在内场解决不了,想带他去院子里看喷泉,想着换一个场景可能好一点。一边抱着他往外走一边安慰他:“宝宝,不哭了,爸爸带你看喷泉好不好?”工作人员冲过来告诉我,马上开场了。我尝试着把他放下,他拼尽了力量抱着我,坚决不撒手,哭声撕心裂肺。演出时间一点一点迫近,我却分身乏术。我心一横,从他环抱里“逃出来”,把他交给一直帮忙的护工阿姨,转身冲向会场。我前面是巨大的音乐声,后面是他“痛彻心扉”的嘶吼声,“爸爸,爸爸……”
我在舞台上主持时远远看见护工阿姨抱着他,在门外转悠。再一会看他,手里多了两个气球,旁边的大哥哥正往他手里放新的玩具。再过一会儿,他和护工阿姨的小女儿在舞台一侧的空地上玩耍。中场时护工阿姨抱他来看我,他泪眼婆娑,一副小可怜的样儿,但却没有纠缠我。我轻轻抱他,暗示阿姨赶紧抱走,免得“惹是生非”。
演出中有一个老北京吆喝的节目,他在舞台一侧也跟着热闹,小小的人儿,戴着牛角帽,手里拿着一个塑料拍手牌挥舞。演员注意到他,竟然抱他上台互动,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发现,他已经彻底融入,不再紧张了。
活动一结束,我冲下台就去找他,发现他已经完全“大变活人”,从“社恐”成为“社牛”,收获了一众好评。他手里拿着一袋好吃的,吃得自信满满,保持微笑,友善地看着身边的每个人,挥着小手打招呼,完全没了刚来时的恐惧。我问护工阿姨我走后发生了什么,护工阿姨的回答让我很吃惊。“哎呀,你一走进会场,他就不哭了,跟我们出去看喷泉了。”看来他的适应能力比我想象得好太多。护工阿姨接着说:“他就是一直跟着我,寸步不离,真是太可爱太懂事了。”
回程路上,我问他:“宝宝,你刚才进场就哭,是不是人多,你害怕?” 他说:“嗯,人多,宝宝害怕。”我开车,他在我背后冷不丁飘来一句:“爸爸下午好棒呀!”我心里一暖,问他:“你下午看爸爸工作了?”他说:“嗯,宝宝,在下面看爸爸。”我真的很开心,来自儿子的肯定。于是继续问他:“下次还有这样的活动,人也很多,你还会害怕吗?”他回答:“宝宝,不怕了,宝宝去。”
面对孩子,父母总是舍不得放手,担心他不行,害怕他受伤,但我当天自认为很冷酷撒手不管的无奈选择,竟然阴差阳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帮助他解决了在面对复杂环境下的心理不适,逼着他自己往前迈了一步。
很多时候,父母就是替孩子想得太多,抑制了他们的能动性,反而使得孩子停滞不前,变得懦弱胆小。放手,是给自己机会,也是给孩子机会,帮助他们走得更稳当,也更坚定。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