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正文

搭乘实践十九号卫星“上天”的8000粒水稻种子开始播种

2024-11-16 10:02   来源:新华网阅读量:5808       

“太空种子”育秧前需要用水浸泡至发芽。

工作人员在为“太空种子”育秧工作作准备。

美香93S水稻种子。

原题:搭乘实践十九号卫星“上天”的8000粒水稻种子开始播种

“太空种子”在三亚“下地”

平整土地、播撒水稻种子……11月15日,在三亚崖州区的一块试验田里,搭乘卫星“上天”的8000粒水稻种子开始播种。

小小的种子能飞上太空,得益于今年4月省农业农村厅面向全省广泛征集搭载种子项目。

“了解消息后,我们第一时间准备项目申请所需的材料。最终,包括紫70、寿乡1号、美香93S、农恢1号和农紫糯3号等具有独特遗传特性和优良农业性状的6种农乐南繁水稻种子成功入选。”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庆君说,入选的种子搭乘实践十九号卫星奔赴太空。

10月11日,搭载“太空种子”的实践十九号卫星顺利返回地球,圆满完成了种质资源空间育种试验,范庆君和其他的科研人员一起,接回了“上天”的育种材料。

种子上了太空,能有什么变化?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副研究员龙湍介绍,太空环境具有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等特点,航天育种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而进入太空的种子,经过空间环境的诱变作用,可能会产生变异。

不过,产生什么样的变异,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用肉眼无法分辨,想要知道答案,就得把它们播种下去。”龙湍介绍,经过严格的观察、筛选及播种准备工作后,他们决定尽快将种子播种下地,“我们把材料分为3批,今天播种的是第一批,6个品种都‘下地’了。”

实验大棚内,工作人员打开放置种子的白色棉布袋,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放置在温度、湿度稳定的环境中培育。

“等到种子都发芽出苗后,我们还要进行移栽、加代繁育、观察筛选等工作。”龙湍透露,将依托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大、海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发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优势,加速航天育种材料的成果转化和推广,精心培育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水稻新品种。

据了解,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了海南筛选的50公斤植物种子,涉及水稻、玉米、火龙果、西番莲等约60个品类,后续,“育种材料”还将陆续在三亚、乐东等地实验基地进行播种培育。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华为发力人形机器人加速布局具身智能生态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