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庆:“改良八法”助力粮食增产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双榆树乡,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盐碱地改良八法”,形成符合大同区域盐碱地特性的改良技术,预计今年水稻亩测产可达到800斤以上,粮食总产量可达到280万斤以上。
山东东营:盐碱地长出甜红薯
秋日,在河口区义和镇慧海家庭农场的红薯种植基地,农民正在收获红薯。河口区土壤盐碱化程度高,当地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立足生态高效的原则,大力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
浙江乐清:“海水稻”喜获丰收
近日,浙江省乐清市正泰1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基地,光伏板下滩涂盐碱地种植的3千余亩单季“海水稻”迎来丰收,一台自动化收割机在光伏板下的稻田里来回穿梭,一派火热的丰收景象。
甘肃张掖:金秋大地“丰景”美
金秋时节,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的玉米种子大晒场上,工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张掖市有大片盐碱滩,近年来,当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用现代科技使盐碱滩变为高产田,“不毛之地”成了丰收的“金色海洋”。
河北唐山:海湾旁的丰收田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渤海湾旁的32万亩水稻进入收获季。这里临近大海,形成了“盐、板、瘦”为主要特征的盐碱土壤。在科研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的辛苦努力之下,曾经的“斥卤不毛之地”,如今呈现出一片稻渔丰收的景象。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策划:宋雅娟 谢芸
设计:王媛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