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如今已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口福的背后,凝聚了中国食用菌产业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仅是黏菌科研领域的拓荒者,还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了黏菌种名,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食用菌多组学数据库,带动了数万农户依靠食用菌脱贫致富。
在这个丰收的背后,是李玉院士多年来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他经常带领学生去野外考察,目睹蘑菇生长环境的千变万化。尽管面临各种未知的危险,他仍然勇往直前。曾经有一次,在太白山上,他看到脚下冒着热气的动物粪便,却没有特别在意,继续往前走。几分钟后,他发现了一个清晰的熊掌印,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处于险境。
在缺乏专业人员、专业教材和经验的情况下,李玉院士带领学生挑起了建设我国第一个菌物专业的重担,逐步创立了菌物学、菌类作物二级学科,建立了我国首个应用生物科学本科专业。这些工作为我国的菌物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李玉院士培养了上百位菌物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长为菌物产业的领军人才或骨干力量。这些学生的成长和成就也是李玉院士付出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的结果。
对于农民们来说,几毛钱的菌苗种到地里就可以变成几元钱的蘑菇,他们因此而高兴不已。甚至有些农民打趣说:“李院士是让我们大伙儿在蘑菇地里‘捡钢镚’啊!”农民们通过种植食用菌脱贫致富,这其中离不开李玉院士的科研成果和无私奉献。
正如李玉院士曾说:“我们要热爱蘑菇,走进自然,与生物人类共享世界。”他的这句话,不仅是对食用菌产业的期许,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的倡导。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食用菌产业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光明日报、中国科协、新华网
审核专家
罗兴波
总策划
战 钊 宋雅娟
编 导
蔡 琳 侯思雨
制 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