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江淮大地麦苗翠绿,油菜花金黄,处处是抢抓农时春耕备耕的忙碌身影。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运用手机、电脑或无人机、新式农机,或是智能物联网系统等科技手段来耕种劳作,被大家称为“农田管家”。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就有这样一位“农田管家”,她用手机就可随时掌握5G蓝莓种植基地温室大棚内的蓝莓生长情况,完成盆栽蓝莓的日常管护。
水肥补给进度太慢、蓝莓营养不足、温度湿度低于设定值……一看到手机上的监测数据异常,“农田管家”梅伟总是会迅速赶到现场,熟练地调整大棚里的设备。作为刚刚接触农业的“90后”新农人,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她一人就能管理约五十亩连片大棚、四万余盆茁壮生长的蓝莓。
3月19日,梅伟在5G蓝莓种植基地温室大棚内检查智能水肥系统。新华社记者 赵金正 摄
在这里,盆栽蓝莓被智能水肥系统连接起来,遍布大棚的二十余个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大棚气温、土壤湿度、水肥补给进度等数据,不间断地向管理员“汇报”数值变化。
“这些物联网设备为蓝莓提供了最佳生长环境。”梅伟说,智能水肥系统能够将营养液精准施在蓝莓根茎处,最大化提升吸收效率。自动卷膜器则能根据设定温度自主调整,保障全棚维持在蓝莓最佳生长温度。
以往传统的地栽蓝莓抗风险能力较差,对养护要求较高,天气、温度等变化很容易导致减产。“现代农业技术让种田的门槛逐步降低,智能系统能发现大棚里的绝大部分问题,处理起来比以前方便多了。”梅伟笑着说。
“没想到这么快就上手了!不用担心经验不足造成损失。”梅伟说。就在两个多月以前,还是景观设计从业者的梅伟看到家乡农业飞速发展,决定放弃一线城市的工作,来到这座刚刚建设不久的5G蓝莓种植基地里,和亲戚们一起学习农业知识、熟悉物联网设备工作原理,并逐渐接手田间管理工作。
3月19日,5G蓝莓种植基地温室大棚内,无线控制终端正在工作。新华社记者 赵金正 摄
这些日子,梅伟受到社交媒体上无人农场和其他先进农业技术的启发,准备和家人推进基地智能改建计划。
“现在有很多成熟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和改进,比如架设中央服务器,控制无人巡检机器人等等。”梅伟的堂弟梅燕驹说,大学毕业后,他也将返回乡村,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梅伟进行5G蓝莓种植基地的升级工作。
在滁州市天长市,“90后”新农人平东林使用育秧流水线设备育秧,不仅使育秧效率提高20%至30%,水稻亩产也能提高5%至10%;在亳州市,“90后”农民焦瑞通过远程操控,农场中的自走式无人植保机等自动化农机便可自主完成对农作物的施肥、除草等工作……越来越多像他们这样的青年“农田管家”正将各类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一线,科技春耕已经成为春日田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