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二十七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上,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顾康生接受了光明网记者采访。当今医学领域,结直肠癌的治疗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这一变化的见证者和推动者,顾康生也强调了医患双方共同建立信心的重要性。
顾康生自上世纪90年代初便投身于肿瘤内科事业,他回忆道:“那时,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通常非常差,生存时间往往不足一年。治疗手段也极为有限,内科治疗主要依赖化疗,且药物选择仅有两三种。”然而,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到了上世纪末,新的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的加入,改善了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状况。
进入本世纪,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靶向治疗应运而生。在肺癌、乳腺癌等多个瘤种中,靶向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结直肠癌领域,西妥昔单抗等单抗药物的问世,更是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单抗药物的加入,联合化疗,极大提升了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单抗药物的选择需要基于基因检测,以确保患者能够从中受益。”顾康生说。
近年来,国产药西妥昔单抗β也成功问世,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顾康生表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治疗手段,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获益。
面对结直肠癌治疗理念的巨变,顾康生强调:首先,我们要让患者充满信心。现在的治疗手段已经今非昔比,晚期结直肠癌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其次,作为医务工作者,也要对这些新的变化充满信心。只有我们自己充分把握治疗情况,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法和模式。
“晚期结直肠癌的预后已经得到了非常好的改变。我们不要丧失信心,经过现在的治疗,患者的预后会有很大的改善。医患双方要携手共进,共同筑起信心桥梁,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