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正文

宁波海曙抢占人形机器人新赛道

2024-12-01 10:54   来源:中国经济网阅读量:9121       

形态贴近人类,走起路来摆臂自然、步伐有力,可转弯、可加速,端茶倒水、打螺丝钉等操作一气呵成……近日,记者在宁波海曙甬水桥科创中心采访时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调试一台身高1.65米的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是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刚刚发布并亮相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的“领航者2号NAVIAI”。

甬水桥科创中心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的一栋老楼之中。经过几年努力,一批聚焦新兴产业、掌握自主技术、具备市场前景的高科技企业落地入驻。去年12月份,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熊蓉教授团队联合共建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并落户于此。

人形机器人智能感控技术研究和整机系统研发是重点攻关项目。在宁波各部门支持下,研发团队组建仅半年,就完成了两代人形机器人的迭代。熊蓉介绍,创新中心以智能制造上层软件为牵引,结合工业场景需求,深入研究AI技术,实现人形机器人及其衍生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化,打造无人工厂,实现“关灯”作业。

记者了解到,相较于“初代”,“领航者2号NAVIAI”已具备一定程度的类人灵活运动能力,其高精度轻量化仿人臂,单臂可负载5000克的重量,自重负载比超过0.75,末端控制精度达0.1毫米,具备了工业实际场景下的作业能力。

创新中心工作人员崔瑜翔博士介绍,“领航者2号NAVIAI”在类人技能作业方面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动态适应性,通过具身智能学习,成功突破了实时伺服控制能力这一难点。在执行轴孔装配任务时,可实现轴孔配合容差小于0.1毫米,训练1小时成功率即可达99.99%。“人形机器人的高精准度满足大部分工厂对轴孔配合容差小、负载大等要求。而从各个环节的单点突破到整机的系统化迭代,人形机器人还实现了在不依靠提前建模或编程的情况下,学会了在各种地形上稳定行走,以及对相似零件的分类使用,可直接投放到不同生产车间。”崔瑜翔说。

强协调是人形机器人类人全身运动的一个难题,也是人形机器人区别于各类特种机器人的一大挑战。为此,创新中心加快科研产业融合步伐。以提升机器人产品手臂操作范围以及灵巧手的精度为例,机器人“关节”中核心部件“减速器”是关键,通过与宁波一家国内精密减速器领域的头部企业合作,可以将曲轴这一减速器核心零部件加工精度控制在1微米以内,使用寿命大于5000小时,避免了因加工精度不达标导致的减速器运作异常,解决了机器人肢体运动“卡顿”、不协调的问题。

目前,创新中心的人形机器人已陆续走出实验室,与技术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作为全力打造集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及产业发展、产业辐射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创新中心以技术上100%自主自研自控的研究实力抢占竞争制高点——“由内而外做最像人的人形机器人”,掀起一场智能工业、智慧生活的变革。

以甬水桥科创中心为抢占新赛道、打造新引擎的重要高地,宁波海曙区正逐步成为人形机器人高水平创新的一方沃土。未来,甬水桥科创中心还将抓牢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素,汇集各类前沿技术,为企业研发赋能,全面布局机器人产业链,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力工业互联网、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迭代现代产业,催生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AI赋能持续加码构建广西交投安全大脑
下一篇:最后一页